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国产小排量汽车品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日本国产小排量汽车品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日本摩托车排量分级?
在日的摩托车从排量上大体是按照以下等级来区分:原付:50cc、中型限定:125cc、中型:250cc、400cc、大型:400cc以上。 相应,摩托驾照也有 [原付免许],[中免限定],[中免],[大型]四种类型。
日本有0.6排量的车,为什么中国没有?
去过日本的朋友都知道,大街小巷都随处可见0.6L排量的K-CAR,比国内的神车五菱宏光还要常见。K-CAR在日本的占比到底有多高?其保有量的比例高达37.9%,因为这种车排量很小很省油,尺寸不大停车方便,K-CAR这么适合市区行驶,为何中国却不鼓励发展K-CAR呢?
由于各种限定,K-CAR的优缺点也非常明显。
优势就在于其较小的尺寸,可以在人口稠密的日本非常方便地穿行停车,不过虽然其尺寸小,但是方方正正的造型,和四个座位均可放倒的设计,使得其空间利用率很高,内部乘坐空间还不错,放倒座椅后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平整的内部空间。
虽然是代步神器,但是K-CAR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舒适性较差。K-CAR只适合作为日常代步,很难在舒适性上给你带来更多,发动机舱很短,发动机非常靠近乘员舱,高速运转时候的噪音非常明显,重心高、悬架较软,开起来忽忽悠悠的。
2、动力较差。虽然尺寸小,但是K-CAR毕竟只有0.66L的排量,所以K-CAR的零百加速基本都要15秒左右,比五菱之光还慢,基本属于国内家用车垫底的水平。
3、K-CAR的问题还在于安全性,由于其***取的并不是传统的三厢车的设计,发动机舱非常短小、后备箱的纵深也很小,难以提供足够多的溃缩区,一旦发生事故,直接威胁到乘员的安全。
说句真心话,抛开民族情节,搞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还得说日本技术,从最早进入中国的夏利(***)和奥拓(铃木),虽然排量都是0.8升,又是三缸发动机,可它就是质量好,又省油,还能带得动空调,只要原车件没动过,即使是三缸发动机也不会抖,只要换了配件,就会产生抖动,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日本造小排量汽车的技术是非常成熟的,而我们呢?天津夏利和长安奥拓以及铃木北斗星,日方撤资后我们并没有掌握人家的核心技术,生产的产品质量下降,耗油量升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大大降低了,口碑也越来越差。这是导致国人不喜欢小排量汽车和小排量车保有量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你若是去过日本就会知道,若是中国也有0.6排量的车,那是国家的不幸,民族的不幸,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我了解了日本的小型车文化后发现,日本有0.6排量的车而中国没有,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随着国民收入提高,互联网的普及,更多的人买得起车,也能通过互联网看到外面的世界。去过日本就会发现,日本很多体型小巧的车,看起来非常有趣。但是咱们中国,几乎都是大车。曾经引进的铃木小车,也因为经营不善,市场接受度低被迫退市。
但是在日本,小车随处可见,很多都是0.6L排量的小车。
比如在大阪街头拍到的本田Nbox。
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
日本有0.6排量以下的小车,为什么中国没有。目前国内排量最小的车应该是1.0升的,像奥拓,夏利,f0等,实在是找不到一台1.0以下的车。
日本人也并不是天生喜欢小车,但小车在日本确实拥有很大的优势,首先是操控灵活,在拥挤狭窄的路况中开起来更加游刃有余,其次它还拥有大车无法比拟的政策优势,税费低价格更加便宜。整体上日本对小微型车是持更加提倡和鼓励的态度。二战后,日本没有了禁止造车的限制,于是汽车厂家便想造出一款所有人都能消费的起的车型,k-car便开始出现,并延续至今。这种k-car车身尺寸都非常小,长度不超过3.4米,宽度不超过1.5米,排量也都在0.6以下。正是由于日本特殊的道路环境和使用小型车的传统,也让小微型车并不被排斥,而得以长时间存活。
在国内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以大为美的固有观念天然堵死了小微型车的市场,不要说k-car了,看一看铃木的下场就全明白了,口碑再好,稳定性再高也会被无情抛弃。国人买车有很大一部分面子需求,这也是小车所无法满足的。另外我们也一直对大排量自吸抱有深深的情怀,排量越大越有***,动力也就越平顺深厚,当大排量自吸改小排量涡轮增压时市场是骂声一片,小排量涡轮增压改更小排量涡轮增压时又是骂声一片,可见国内消费者对排量的看重程度。
不过随着油耗法规越来越严格,国内市场的汽车排量也越来越小,现在别克君越都开始用1.3t,英朗开始用1.0t了,未来几年再出个0.5t两缸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我们对挑战极限的做法也并不期待。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此问题的观点【李老猫说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国产小排量汽车品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国产小排量汽车品牌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