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ptiyny

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 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有哪些

ptiyny 09-30 27
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 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有哪些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2019年传统车企和造车新...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 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2019年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新能源汽车深度合作的时代来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2. 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个最有可能走到最后?
  3. 入股中国造车新势力,日产汽车这次打的是什么牌?

2019年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新能源汽车深度合作的时代来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其实从消费者角度看这类企业合作,会有隐患。

生产企业没品牌,设计公司没有生产资质。

产品成功下线,销售出去,才是开始,后续服务才是品牌的价值提现。

高科技企业特点就是快,起来快,消失得也快,遇到金融危机会大片倒下。

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 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品牌方倒下了,用车的客户服务肯定会受到影响。

怎么样避免后续的隐患,***取个什么模式,保证使用者的服务是这个合作模式成功的关键!

传统与现代结合造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传统车企历史悠久,胜在基础扎实,技术水平历经考验。以日本车企为例,一家车企从创始到真正在市场站稳脚跟至少要经过15年,走过各种关口,包括品质稳定、质量检测、不合格产品的召回。

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 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传统车企对质量的把控已经到了生命线的地步。如日本丰田车全球知名,都有产品召回的案例。

新势力造车胜在电动车切入,没有历史包袱。团队技术及资本整合能力强,企业股权架构完善,生命力旺盛。

中国新势力的版本,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为例,都是在数年时间内走完了传统厂商十年以上的历程。

发展虽快,但产品基础还显得薄弱,技术短板明显。毕竟,造车属于工业,与互联网轻资产玩法有很大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新势力造车的各家,只有车样板,可能少数几家拥有样板工厂,更多的大多数是没有工厂,也不拥有电动车生产资质和牌照的。

资本也不会支持他们投资重型工厂,这样会延长投资回收期。

最好的方式就是彼此合作,通过工作流协同,将新势力的电动车创意和传统车企的工业制造流程结合起来,使用双方的强项,打开市场空间。

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个最有可能走到最后?

大抵记得应该不是第一次有好事者问起关于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等造车新势力谁能笑到最后的问题,也大抵不止一次撰文表达过对它们的客观评论,结果最惊人的不是收到小白和水军的讨伐,而是收到其中一家车厂经公号传来的苍白无力的施压。

但试驾时间终归忠于事实,并偏执于站在消费者利益一侧,辨明真理。

对此,我们以为小鹏有可能坚持更久,其它厂牌就不知道了。

关注我们 懂得更多

文/二哥

平门知事工作室出品

抱着赚快钱的目的加入造车行列的新势力,靠着资本的支持走到今天,并各自拥有了比较可观的媒体***和用户群体,似乎可喜可贺了。

蔚来ES8

2022年1月份,小鹏、理想、蔚来、哪吒、威马和雷丁等“新能源”厂牌分别销售12922辆、12268辆、9652辆、11009辆、2200辆和2071辆,同***别增长114.83%、128.07%、33.59%、401.55%、7.8%和832.88%,环***别增长-19.23%、-12.91%、-7.***%、8.7%、-56.54%和-52.64%。

近期销量的此消彼长相对更长远时间销量的巨大变化看似微不足道,并可能会让无数人对造车新势力的未来充满期待。

入股中国造车新势力,日产汽车这次打的是什么牌?

日产入股汽车新势力本身并不奇怪,中国市场作为日产的战略实施重地,其品牌保有量自是一目了然。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制造未来大趋势,日产如此庞大集团怎么会不御风前进?

风向有了,随风前进无非就是要技术,要钱,要平台,要市场环境。就日产而言,哪点会是他的目标呢?我想日产最器重的是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环境。

目前中国政策大力度支持新能源,口碑和形象的塑造也有了,这些不是任何一家成熟车企用钱用技术就可以短时间办得到的,结果是花钱入股就都可以办到了。

所以,我觉得日产入股国内汽车新势力是迟早的事。


入股入股中国造车新势力?这并不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情!同样也不是空穴来风!

日产聆风是全球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全球销量遥遥领先,但是纯电的轩逸,在国内市场表现如何呢?我想这个问题,日产应该看的很清楚,他是无法超越比亚迪、北汽、吉利等国产品牌。

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在政策上差异,更多的还是角色的转变。毕竟外资品牌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仍为“追赶者”的角色。因此日产收购一家初创电动造车企业,例如车和家、威马,即可以帮助日产更好地吸引中国买家,并且能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发展上更加接地气。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不得不考虑,本来很稳固的日产-雷诺-三菱联盟现在面临着分崩离析,而中国作为日产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快布局速度的需求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的市场和其他国家市场最大不同,就是我们直接重视纯电,而对日产、发丰田本身拥有的成熟混电并没有给出更理想的出门(因为没有***补贴)。所以与其大力开发专属电动车平台,不如入股中国造车新势力,更加划算的多。

最近网上盛传日产即将收购一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备选品牌有理想、威马和合众,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先不说,但足以让人看到日产的位置有多尴尬,论造车综合实力,中国这三家初创新能源汽车公司根本无法与日产相提并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并不是个明智之举,再者,产能问题也是日产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理想、威马和合众三家公司目前的产能问题都让人捏一把汗。而且装配质量与整车品质都还有待市场考察。保守等级数一数二的日本人,没有理由用如此激进的方式搞向下兼并。

所以,综合来看,日产收购案有太多的疑点,单凭这几天新闻就能断定日产收购案坐实有些不负责任,毕竟日产的技术储备也不少,虽然比不上本田与丰田,但好歹也处在全球先进水平。因此,这次的日产收购案是真是***还有待考察。不过这桩离奇的收购案背后,却实打实隐藏着日产如今面临的困境,日产收购造车新势力的传闻有两个关键信息:一是,25%的股权比例;二是,意向收购方为一家电动汽车生产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油耗积分关联企业想要获得新能源积分需在新能源合资企业中持股比例25%以上。而日产当前在中国市场亟需缓解"双积分"带来的压力。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日产中国虽进口车数量不多,但油耗积分一直为负。负到什么程度?行业倒数前三里有它,在我看来,如果日产不能找到获得新能源正积分的有效路径,未来面临的政策压力将很大,但是从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来看,虽然增幅有减,但长期来说仍然是肥肉一块。相比本田和丰田,日产在国内的布局已经慢了半拍。而整个日系车在新能源市场的速度又比不过德系、美系和中国品牌。留给日产的时间与市场份额已经不多了!日产目前仅仅有轩逸纯电这一款量产新能源车在售,和友商一比,甚是寒酸。

这桩收购案是真是***还两说,但日产确确实实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若无法解决将会让日产的盈利状况进一步受挫,所以现在也别提挣钱了,能活下来就是本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